会长致辞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段氏宗亲:
    大家好!
          今天,大家欢聚一堂,开展“中华段氏文化研究会”联谊会活动,共同缅怀我们的祖先,加强族众经济文化交流,感到十分高兴。受广大族众的信任和抬爱,推举我担任第一任中华段氏文化研究会会长,愿借此良机表达我个人此时的心情和心愿。
          一是亲切的问候。在今天这个宗族欢聚的日子里,我们有缘从五湖四海相聚成都,追思祖德,交流族情,畅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无限欣喜。同时看到大家来到这里心情舒畅,笑逐颜开,由衷高兴。值此我代表大会组委会向各位嘉宾、各位宗亲致以亲切的问候!衷心祝福大家生活愉快,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二是衷心的感谢。这次“中华段氏文化研究会”联谊会,得到了各位宗亲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大家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战线,放弃了手头的工作和事务,以良好的心态来这里相聚相识,共同表达我们对先祖的怀念之情,充分体现了我们段氏的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无限的感召力。特别是这次联谊会的胜利召开,经过“中华段氏文化研究会”筹委会的精心组织策划,由部分段氏族人的具体承办和周到的服务,还有我们各地宗亲的积极参与,才有了今天这盛大而隆重的场面。在此,我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是目标与希望。“中华段氏文化研究会”的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工程,我作为第一任会长,在任期内主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发展壮大“中华段氏文化研究会”,让更多段氏族人加入我们的大家庭;二是成立“中华段氏文化研究会”慈善基金会,继承先辈优良传统,扶助族中老幼贫困;三是进一步开展族众族事联谊活动。在此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我的工作,把段氏事业发扬光大,谱写段氏光辉灿烂的新篇章!

    有缘四海来相聚,溯祖念宗激情涌;
          年年九月再聚首,亲情族情情更浓。


          最后再一次祝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合家幸福!
                                                                                                        谢谢!

    中华段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段赵闽 致词


    中华段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段赵闽
十六国北魏段氏家族与地域文化
2015-09-10    :    329
    作为活动在西北偏远地域的家族,在魏晋十六国动荡环境下,段氏家族的发展也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至北魏时期段氏家族的文化风貌渐趋鲜明。
    段晖、段承根父子早期的成长与生存环境与河西地区的文化氛围就有很大关系。崔浩曾经说:“国家西平河右,敦煌张湛、金城宗钦、武威段承根三人,皆儒者,并有俊才,见称于西州。每与余论《易》,余以《左氏传》卦解之,遂相劝为注。故因退朝之余暇,而为之解焉。”(《魏书·张湛列传》)段承根父子的儒学修养是在河西地区形成,并随着北魏占领河西地区移民至代京而引起崔浩重视的。下面择要对段氏家族所生活的河西地区的文化环境加以评述。
    众所周知,西晋末年中原地区的战乱,使大批民众或逃往江南,或逃至河西躲避战火。永宁元年(301),张轨出任凉州刺史,“以宋配、阴充、氾瑗、阴澹为股肱谋主,征九郡胄子五百人,立学校,始置崇文祭酒,位视别驾,春秋行乡射之礼”,这些人均是对中原文化耳熟能详的士人,由于张轨前凉政权对汉族士人关照有加,结果,“中州避难来者日月相继”,张轨乃“分武威置武兴郡以居之”(《晋书·张轨传》)。
    这些躲避战乱的中原人士,有许多是当时颇有影响的学术翘楚,他们带来了中原地区日趋成熟的文化,使这里成为中原文化中衰之后的又一个文化中心。《魏书·术艺·江式传》记载,江式的六世祖江琼,“永嘉大乱,琼弃官西投张轨,子孙因居凉土,世传家业”。延昌三年(514)三月江式在上表中也曾云:“臣六世祖琼家世陈留,往晋之初,与从父兄应元俱受学于卫觊,古篆之法,《仓》、《雅》、《方言》、《说文》之谊,当时并收善誉,而祖官至太子洗马,出为冯翊郡,值洛阳之乱,避地河西,数世传习,斯业所以不坠也。”
    再比如杜骥的曾祖父杜耽,在西晋末年动乱中,“避难河西,因仕张氏。苻坚平凉州,父祖始还关中”。而杜骥的高祖为西晋的杜预,官至征南将军(《宋书·杜骥传》)。《资治通鉴》胡三省注云:“永嘉之乱,中州之士避地河西,张氏(轨)礼而用之,子孙相继,衣冠不坠,故凉州号为多士。”正是因为中原士人的到来,才使河西地区在十六国中原地区动荡的环境下,成为学术薪火相传的一方圣地,河西学术成为魏晋十六国时期中国学术鼎盛的又一个重要标志。
    在这种情况下,河西地区的学术呈现出区域范围内的兴盛局面,出现了一批在中国历史上产生广泛影响的学术大家。如在河西地区颇有影响的经学大家刘昞,既具有家学渊源,其父刘宝“以儒学称”,又在15岁时跟随经学大师博士郭瑀学习,“时瑀弟子五百余人,通经业者八十余人”。刘昞学成后,“隐居酒泉,不应州郡之命,弟子受业者五百余人”。
    他一生著述丰富,“昞以三史文繁,著《略记》百三十篇、八十四卷,《凉书》十卷,《敦煌实录》二十卷,《方言》三卷,《靖恭堂铭》一卷,注《周易》、《韩子》、《人物志》、《黄石公三略》,并行于世。”北魏平定凉州以后,刘昞本应迁往代京,因年老而留在姑臧。刘昞在北魏末年仍然有较大的影响,正光三年太保崔光奏曰:“故乐平王从事中郎敦煌刘昞,著业凉城,遗文兹在,篇籍之美,颇足可观。”魏孝明帝在次年六月的诏书中称刘昞“德冠前世,蔚为儒宗”,使“河西人以为荣”(《魏书·刘昞列传》)。
    刘昞在河西地区产生如此的影响是与他的家学渊源和跟随郭瑀学习分不开的,而郭瑀则是“东游张掖,师事郭荷,尽传其业”。郭荷是略阳人,其家“世以经学致位”,郭荷“明究群籍,特善史书”。前凉张祚曾征为博士祭酒,“及至,署太子友。荷上疏乞还,祚许之,遣以安车蒲轮送还张掖东山”(《晋书·隐逸传》)。从刘昞受业于郭瑀,郭瑀受业于郭荷,可以看出中原文化西传至河西地区的过程。刘昞的助手索敞,“为刘昞助教,专心经籍,尽能传昞之业”,太武帝平定凉州后,“入国,以儒学见拔,为中书博士。笃勤训授,肃而有礼。京师大族贵游之子,皆敬惮威严,多所成益。前后显达,位至尚书牧守者数十人,皆受业于敞。敞遂讲授十余年”(《魏书·索敞传》)。可见随着河西的平定,河西学术出现了北传平城的潮流。
    除了上述三人之外,索靖与索綝父子、索袭也都是以儒学相传而成为一代名族。另外,中原地区迁居河西地区的名家大族,经过数代的潜移默化也成为当地颇有影响的文化家族。《魏书·儒林传·常爽传》云:常爽,字仕明,河内温人,魏太常卿林六世孙也。祖珍,苻坚南安太守,因世乱遂居凉州。父坦,乞伏世镇远将军、大夏镇将、显美侯。爽少而聪敏,严正有志概,虽家人僮隶未尝见其宽诞之容。笃志好学,博闻强识,明习纬候,《五经》百家多所研综。州郡礼命皆不就。世祖西征凉土,爽与兄仕国归款军门,世祖嘉之。
    从常爽家族在魏晋十六国动荡环境下的迁徙也可以看出中原文化的西传过程。归附北魏后,常爽“置馆温水之右,教授门徒七百余人,京师学业,翕然复兴。爽立训甚有劝罚之科,弟子事之若严君焉。尚书左仆射元赞、平原太守司马真安、著作郎程灵虬,皆是爽教所就。崔浩、高允并称爽之严教,奖厉有方”。他不仅教授门徒众多,而且著述丰富,被当时人称作“儒林先生”。
    在北魏初年,将河西地区众多儒生迁往平城的浪潮中,段承根父子就是其中的重要人物。还有索敞、程骏、宗钦、阴仲达、赵柔等也是河西地区重要的文化名人,在迁居平城之后开始将河西儒学带往平城地区,以之教化当地民众。过去我们在讨论鲜卑族汉化过程时,往往很少讨论河西儒学发挥的作用,究其实,河西儒学的北传、河西学人在平城以及洛阳地区传播儒学,特别是向北魏上层传播儒学,应当看做鲜卑族汉化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段氏家族虽然仅仅只是发挥了部分作用,但是,我们应当将段氏家族特别是段承根父子的作用纳入到整个现象的过程中加以考察,只有这样才能够对段氏家族受河西地域文化的影响之深,以及段氏家族对北魏鲜卑族汉化所发挥的作用有深刻而全面的认识。
     
  • 993821e9-9769-43e4-a3c1-9b0886447b02
  • 1
  • 194ba634-d72d-4184-a1f0-cea1cac571b0
  •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