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长致辞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段氏宗亲:
    大家好!
          今天,大家欢聚一堂,开展“中华段氏文化研究会”联谊会活动,共同缅怀我们的祖先,加强族众经济文化交流,感到十分高兴。受广大族众的信任和抬爱,推举我担任第一任中华段氏文化研究会会长,愿借此良机表达我个人此时的心情和心愿。
          一是亲切的问候。在今天这个宗族欢聚的日子里,我们有缘从五湖四海相聚成都,追思祖德,交流族情,畅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无限欣喜。同时看到大家来到这里心情舒畅,笑逐颜开,由衷高兴。值此我代表大会组委会向各位嘉宾、各位宗亲致以亲切的问候!衷心祝福大家生活愉快,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二是衷心的感谢。这次“中华段氏文化研究会”联谊会,得到了各位宗亲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大家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战线,放弃了手头的工作和事务,以良好的心态来这里相聚相识,共同表达我们对先祖的怀念之情,充分体现了我们段氏的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无限的感召力。特别是这次联谊会的胜利召开,经过“中华段氏文化研究会”筹委会的精心组织策划,由部分段氏族人的具体承办和周到的服务,还有我们各地宗亲的积极参与,才有了今天这盛大而隆重的场面。在此,我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是目标与希望。“中华段氏文化研究会”的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工程,我作为第一任会长,在任期内主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发展壮大“中华段氏文化研究会”,让更多段氏族人加入我们的大家庭;二是成立“中华段氏文化研究会”慈善基金会,继承先辈优良传统,扶助族中老幼贫困;三是进一步开展族众族事联谊活动。在此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我的工作,把段氏事业发扬光大,谱写段氏光辉灿烂的新篇章!

    有缘四海来相聚,溯祖念宗激情涌;
          年年九月再聚首,亲情族情情更浓。


          最后再一次祝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合家幸福!
                                                                                                        谢谢!

    中华段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段赵闽 致词


    中华段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段赵闽
段姓溯源
2014-12-18    :段国超、段建甫    1204
段姓溯源

    段姓同属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一支。它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现在有各种各样的说法,看法很不统一。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把它放进中国历史长河中去进行考察。要想知道“段”姓是什么时候出现,首先应该弄清中国的姓氏是什么时候出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就这一点来说,人类的早期社会大约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时器时代、陶器时代、青铜器时代等等。就人类社会而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以至到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阶级社会,等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了,那么“姓”的问题,以至“段”姓的问题就不难理解了。
        “姓”是怎么回事?许慎《说文解字》说:“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为姓。”这就说明,“姓”是一种人类血缘关系的标志,这种血缘关系,最早是以女姓来确定的。正因为如此,一些出现较早的姓,如姬、姜、赢、晏,等等,大都从女。说明“姓”的出现,是从母系公社开始的,因为这姓正好是母系氏族的遗制。我们古代有“同姓不婚”的规定,这表明我们古代一个姓就是一个通婚单位,最初当是一个氏族。由于人口不断繁殖、增长,一个母亲氏族繁衍为若干女儿氏族和孙女儿氏族,这些新的近亲氏族仍然保持原来的血缘关系不变。随着近亲婚配限制的日益扩大,在他们之间仍不准通婚。于是原来作为一个氏族标志的姓,就扩大成为这些近亲氏族的共同标志,这样一个姓,就自然成为一个部落的标志了。而在同一个部落的各个氏族,又必须有新的标志,这就是氏了,于是姓和氏就连在了一起,也即姓氏的来历。由于氏族、部落的不断繁衍发展,原来的一个部落必然要发展为若干个新的部落,每个部落一个姓,这样姓也就越来越多了。例如炎帝和黄帝,本来是同出于少典氏的两个部落,分别为姜姓和姬姓(可以相互通婚),其中姬姓部落原来包括25个氏族,后来发展成了14个部落。这些派生的新部落,除了两个依然保持姬姓外,则一个部落一个姓,于是又出现了酉、祁、己、滕、箴、伍、荀、僖、姞、儇、依等10余个新的姓。原来的姬姓部落,以后又继续繁衍发展,派生出更多的新姓,如妫、姚、姒,等等。姬姓如是,姜姓当然也如是。由姜、姬二姓所繁衍发展的诸多姓氏,也就自然构成了中华民族和炎黄子孙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如东方地区原来以太皞氏为祖先的若干氏族,除了发展成为风姓部落群之外,又派生出以少皞氏为祖先的嬴姓和偃姓等部落群。这些同姓的和血缘关系比较接近的诸多部落群,就以共同的祖先为族,不同姓的部落相互通婚。因此,在古代中原地区的众多部落,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日益密切,力量也越来越强大。他们也同样是构成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段姓又是怎样来的呢?综合全国各地段姓宗谱和一些史书诸如《左传》、《史记》等的记载,段姓来源主要有六:
        第一支:河南共叔段。根源于姬姓,属黄帝的后代。据《左传》、《史记》的记载,春秋初年,郑武公掘突,他的父亲(周宣王的弟弟郑桓公)是周武王的第十代孙,叫姬友。《史记•郑世家》记载:“武公十年,娶申侯女为夫人,曰武姜。生太子寤生,生之难(脚先出),及生,夫人弗爱。后生少子叔段,段生易,夫人爱之。二十七年(公元前744年),武公疾。夫人请公,欲立段为太子,公弗听。是岁,武公卒,寤生立,是为庄公。庄公元年(公元前743年),封弟段於京(今河南荥阳东南20里),号太叔。段至京,缮治甲兵,与其母武姜谋袭郑。二十二年,段果袭郑,武姜为内应。庄公发兵伐段,段走。伐京,京人畔段,段出走鄢(今河南鄢陵县北)。鄢溃,段出奔共(今河南辉县)。” 《唐书•宰相世系表》云:“段氏姬姓,郑武公少子公叔段,其孙以王父字为氏。望出武威。”此支段姓源自郑国王族之姓,姬姓。叔段的后人有以他的名字为姓的,称段氏。
        而《元和姓纂》、《左传》上均有类似记载。
        共叔段的后代子孙将“段”作为自己的姓氏,这表明了他的后代子孙对共叔段的爱戴与尊重。据《左传》载,郑国的后人对共叔段普遍都是很爱戴与尊重的。在《诗经》中《叔于田》(三首)、《大叔于田》等郑国民歌也有对共叔段的歌颂,史学家有许多人怀疑共叔段的遭遇是一桩冤案,其真正的历史实情,史书可能没有反映出来。

    郑庄公与共叔段(节选)
        《毛诗小序》称:“叔处于京,缮甲兵以出于田,国人悦而归之。”《诗•郑风》中称共叔段“洵美且仁”、“洵美且好”、“洵美且武”,率口而出,真情流露。说明他治理京邑,政绩颇著,故获民心而众望归之。共叔段作为郑国的封疆大员,田猎习武,有备无患,以防其他诸侯国的侵犯,这是正常的武备。共叔段亲自搏虎的勇敢行为,人民发出了“将叔无狃,戒其伤汝”的内心呼喊,关怀热爱之心,溢于言表。另外,他又将狩猎所得首先派车卒“献于公所”,说明他对国家的忠心。(实际是上)几乘献送猎物祭品的兵车,怎么会构成“将袭郑”(左传语)的“反叛”大罪呢?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以上的民歌不自觉地暴露了郑庄公先发害人的阴谋。(这是一桩历史冤案!)
        再看郑国后人的评价。《左传》庄公十六年(前728年)载:“郑伯(厉公)治与雍纠之乱者。九月,杀公子阏,刖强钥。公父定叔出奔共……三年而复之,曰:‘不可使共叔无后于郑。’使以十月入,曰:‘良月也,就盈数焉。’”原来,郑厉公是郑庄公的儿子,而公父定叔是共叔段的孙子。鲁桓公十五年,郑国卿祭仲杀厉公亲信雍纠,驱逐厉公,迎昭公回国,当时公父定叔参与此事,得罪厉公,故厉公复位,公父定叔出奔卫国。但是,作为庄公之子,却说:“不可使共叔无后于郑!”并且让他在最吉利的十月回国,于此可见他对共叔段的尊重。为人立后,常是寄寓了对于前人美德和功绩的思念。如楚国令尹(丞相)子文有德政,死后楚人怀之。其侄樾椒(子良之子)继为令尹,率兵反叛楚庄王,罪被灭族。照律子文之后也在诛戮之列。但楚庄王却赦免了子文之孙尹克黄而复其官职(见《左传》宣公四年),此例可作旁证,说明厉公作为儿子,不好公然与庄公唱对台戏;但他对乃父谋害共叔段,并不一定以为然,甚至可能认为是一个冤案,因此借立其后而予以“平反”。他为共叔段立后于郑,说明对共叔段评价甚好,与《诗经•郑风•叔于田》诗相合如符契然。各种迹象表明,历史上所说共叔段“反叛”之事,乃是庄公一手炮制的阴谋。(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

        而《东周列国志》在写及这桩历史公案时也说:“庄公因母杀弟,自是灭理败伦,不须多费词说,亦幸而姜氏能忍,吾不知庄公何以自解于天下万世,又何自解于心。怒发于心不回详慎,一语之误就成了千古罪人。”如果说共叔段有什么不是的话,那也是庄公任其母所为养成,何以要等到形成事实时再加以收拾呢?其用心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一可以塞其母口,二也除了心腹之患。庄公真不愧是千古奸雄,但也同时为自己留下了千古骂名。
        虽然历史上对共叔段褒贬不一,但国内90%以上段氏家谱记载均奉共叔段为开姓始祖。
        第二支:老子之后。据《风俗通》云:“段干木之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他的儿子李宗,封于段干(约在今山西省夏县境内)之后,即以封邑段干为姓。后来,魏国的段干木、段干子,齐国的段干朋,都是他的后代。战国时,段干木的子孙西迁入关,在姓氏中去掉干字,单姓段,所以在西汉以后,就没有“段干”一姓了。此支大多居住在山西北部。
        第三支:辽西段氏。《唐书•宰相世系表》又记载:“段氏有出辽西者,本鲜卑檀石槐之后。晋将段匹磾是也。”这是出自鲜卑族的一支段姓。西晋时候,鲜卑族首领段务目尘被封为“辽西公”,其后世子孙以其名字中的“段”为姓,亦称段氏。这些也都可以作为段姓来源一说佐证,这就是辽西段氏。
        第四支:云南段氏。唐宋时期,在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带,白蛮出身的段思平,建立了大理王朝,其子孙在这里相继统治了317年 (737—1053年)。白蛮就是白族,段姓一直是白族的大姓之一。特别是大理王朝被蒙古人忽必烈灭亡之后,有更多的白族人改姓段氏。如今在大理一带,多为段姓。清人张澍在《姓氏寻源》中说:“云南蛮段氏,魏末段延没蛮,代为酋帅。裔孙凭入朝,拜云南刺史,本出武威。”这就是云南段氏的来历。始祖段延是出自武威的地道的汉人,是共叔段子孙西迁武威后的后裔。如此看来,云南段氏同河南段氏本是同根生,云南段氏被世人视为白族(还有的是哈尼族)。清人冯苏在《滇考•段氏大理始末》一数千字的长文中说:“段氏之先为武威郡人。唐天宝末,段俭魏佐南诏王蒙氏有功,赐名忠国,擢清平官(相当于宰相)。六传生思平。” 如今的大理,段姓仍是大姓之一。(以上摘自于陕西渭南师范大学段国超教授所著《百家姓书库•段》,增添了部分内容。)
        第五支:黄帝第十四子圉公之后。江西都昌《京兆段氏宗谱》载宋代进士、翰林院编修、资政大夫段文阊序“吾段氏之先,黄帝十四子圉,封于段,以地为氏。其后徙京兆,始称望族焉。至周宣王时,有段珥为王卿士,以德行称。数传适晋。晋悼公时有大夫曰翀。翀生赭,为平公中军佐。赭生晖,晖生炤,世为大夫。及三卿分晋,历仕战国。在齐曰本,曰木,曰干纶。在中山曰高,在秦曰参,在赵曰椅,在燕曰炳,在魏曰干木,曰穆,曰楷。干木高隐不仕,穆之后仕赵,楷之后仕秦。楷孙忠,秦末封东蒙王。在韩曰规,曰遐,曰悠,曰俦,曰伟。规为韩子相。伟生至慧。至慧生子二,曰洪,曰浩。浩拜平乡伯,生子二,舟,楫。舟嗣伯爵,揖徙河东共城。生子泰,为颖川守。泰七世孙岩,为东海邳县尹。岩五世孙都侨,为益州武阳县尹。都侨五世孙坎,居武阳县。子祎为河阳郡守。祎四世孙城,为河北魏郡昌乐县尹。城六世孙震,迁新安歙县。震五世孙玠,迁乐邑。六孙健,公唐初由洪州宦游饶州。生三子,长至纯,迁山西芮城。次至正复居于歙。幼至中因随父任留居鄱阳瀳滩。即以为一世祖。盖重始迁也。至中公生子三,则二则六则八。则二为鄱阳之出祖,则六五世孙列十世迁馀干,为馀邑之出祖,则八迁都昌为都昌之出祖。”
        第六支:殷商时期的段国。在罗振玉主要著录传世的商周青铜器铭文《三代吉金文存》中,段姓与段国有关。河南郑州段浭新的著述中也有“被分封于段国的段氏是百工的一种,他们所职司的工作即是采矿和锻造。采矿和锻造是基础工业,在百工中的重要地位是十分明显的。虽然在历史上没有留下任何明确的记载,但周朝的统治者为了发展自己落后的工业、手工业,对基础工业一定是十分重视,在迁徙殷遗民的行动中,將职司采矿和锻造的段氏百工迁往丰镐周都,就成为必然。之后,周营造成周,迁都洛阳,段氏必定会跟着迁徙,以致在商洛一带,段氏一族的人数是相当多的。”

  • 89fea5c4-df78-4104-965e-746031255dbb
  • 1
  • 194ba634-d72d-4184-a1f0-cea1cac571b0
  •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