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长致辞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段氏宗亲:
    大家好!
          今天,大家欢聚一堂,开展“中华段氏文化研究会”联谊会活动,共同缅怀我们的祖先,加强族众经济文化交流,感到十分高兴。受广大族众的信任和抬爱,推举我担任第一任中华段氏文化研究会会长,愿借此良机表达我个人此时的心情和心愿。
          一是亲切的问候。在今天这个宗族欢聚的日子里,我们有缘从五湖四海相聚成都,追思祖德,交流族情,畅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无限欣喜。同时看到大家来到这里心情舒畅,笑逐颜开,由衷高兴。值此我代表大会组委会向各位嘉宾、各位宗亲致以亲切的问候!衷心祝福大家生活愉快,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二是衷心的感谢。这次“中华段氏文化研究会”联谊会,得到了各位宗亲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大家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战线,放弃了手头的工作和事务,以良好的心态来这里相聚相识,共同表达我们对先祖的怀念之情,充分体现了我们段氏的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无限的感召力。特别是这次联谊会的胜利召开,经过“中华段氏文化研究会”筹委会的精心组织策划,由部分段氏族人的具体承办和周到的服务,还有我们各地宗亲的积极参与,才有了今天这盛大而隆重的场面。在此,我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是目标与希望。“中华段氏文化研究会”的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工程,我作为第一任会长,在任期内主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发展壮大“中华段氏文化研究会”,让更多段氏族人加入我们的大家庭;二是成立“中华段氏文化研究会”慈善基金会,继承先辈优良传统,扶助族中老幼贫困;三是进一步开展族众族事联谊活动。在此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我的工作,把段氏事业发扬光大,谱写段氏光辉灿烂的新篇章!

    有缘四海来相聚,溯祖念宗激情涌;
          年年九月再聚首,亲情族情情更浓。


          最后再一次祝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合家幸福!
                                                                                                        谢谢!

    中华段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段赵闽 致词


    中华段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段赵闽
历史不会忘记 —追记在原伊克昭盟抗日的本土英雄段宝珊
2015-08-23    :段秉仁    401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到来之际,我们深深缅怀那些在八年浴血抗战期间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中华民族英雄人物。抗日战争作为中华民族的一段悲壮历史,四万万军民苦战八年,付出了巨大牺牲和代价, 380多万中国军人牺牲在抗日战场。我们在铭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为抗战的胜利所起到重大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忘记为抗战胜利而捐躯的近322万国民党军队将士。由于历史的原因,发生在我们本土的一些国民革命军抗日将士一直未能让民众了解和认识,近年来,我一直在寻找这些抗战老战士,想为中国抗战历史的收集,贡献一点绵薄之力。为此,这几年我去有关地区查阅了相关档案和史志资料,并采访了多位知情人士(注:1)。寻访到一位在举世瞩目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曾经在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地区率部英勇抗日杀敌的本土英雄——原国民革命军第22军伊东抗日游击纵队第五支队支队长(后任国民革命军22军86师256团团长)、1949年9,19起义后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今兰州军区)独立四师骑兵团团长的段宝珊。
    段宝珊(1906—1968年)男,汉族,祖籍陕西省府谷县段家寨。
    1906年四月初四出生在绥远省(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老陶圪堵村一个农民家庭。段宝珊从小因家贫没上过学,十三岁开始就给有钱人家放羊。18岁那年,得知在冯玉祥部下当连长的本家侄子段友安回五原县探亲,身高1.76米的段宝珊便跟随段友安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从军后,他苦练骑马技巧和射击技术,不论匍匐瞄准还是骑马射击,军事技术很过硬。靠着他的枪法准,骑术高,行事泼辣,作战勇猛,为人厚道,性格豪爽,吃苦耐劳。职务由马夫、士兵、排长、连长、营长、支队长、一路晋升到团长。先后任过国民革命军22军伊东抗日游击纵队第五支队支队长、22军包头警备团团长、22军骑六师18团团长、22军86师256团团长等职务。
    段宝珊所在的国民革命军22军邓宝珊部,长期驻扎在西北、华北地区,与共产党领导的陕北红军部队保持着良好关系,从未有过擦枪走火现象。史料记载:1937年春天,有七八个陕北红军携枪误入22军86师防区被段宝珊的骑兵营扣押。时任中共中央领导的高岗派杨一木(时任陕甘宁边区白区工作部部长)、赵通儒(时任陕甘宁边区民委主任)前去交涉后,骑兵营长段宝珊亲自骑马将这几名红军战士护送出防区,并返还了枪械让他们返回延安。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统一战线。1937年10月,日军大举进攻并侵占了绥远省(今内蒙古)包头和山西省保德、太原等地,陕西全境岌岌可危。国民革命军22军86师将两个精锐步兵团和驻陕北定边、安边的两个直属骑兵大队扩编为伊东抗日游击纵队,段宝珊被任命为抗日游击纵队第五支队支队长。国难当头,段宝珊奉命率第五支队三个大队1000多名官兵和其余四个支队官兵,于1938年春开赴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沿河地区布防。当时,日军已越过黄河占据了达拉特旗沿河部分地区,并不时向南进犯扩张,形势十分严峻。
    1938年3月11日(正月初十),日军驻包头一部和伪军李守信部及伪蒙古军总参谋长乌古廷骑八师一起出兵1700多人及卡车、坦克20多辆、十几门野炮,还动用了200多峰骆驼运送子弹、粮食等军事辎重,在数架飞机掩护下,经达拉特旗新民堡,哈斯拉格湾进犯伊克昭盟东胜县。日军在东胜县城东北的苏家渠设立指挥部,占据城东北高地向城内抗日部队发起进攻。
    战斗打响后,城内守军国民革命军22军86师515团奋力抵抗,配合城内守军作战的伊东抗日游击纵队第五支队段宝珊部、第一支队邬清云部2000多人从外围添漫梁沟的东西两面高地向日伪军发起猛烈进攻,经过一天一夜的激烈战斗,双方伤亡惨重。86师515团增援的一个营100多名官兵全部牺牲,战斗一直延续到第二天中午时分,因敌坦克在沙漠中抛锚,未能到达东胜。且敌我混战在一起,日军的飞机大炮不敢投弹、射击,敌势因此顿挫。段宝珊的五支队是骑兵部队,平时练兵他要求部下必须具备骑兵步兵两套作战战术。有适宜骑兵战斗的战机,就策马杀敌;不利于骑兵作战就弃马上阵。他的部队在伊东抗日游击纵队属精锐部队。
    段宝珊凭着他的枪法准,胆子大,身先士卒持枪上火线,他枪举人倒地,在打死打伤了多名冲在阵地前面的日伪军后,激励参战官兵乘势英勇冲杀,侵犯东胜的日伪军开始节节败退,从哈日希里逃回了包头。这次战斗毙敌伪军400多人,俘虏130多人,缴获枪支二百多支、骆驼200多峰。中国军人也阵亡400多人,伤者数百人。
    随着伊东抗日游击纵队的势力不断壮大,日伪军不敢在伊克昭盟地区继续南侵。伊东抗日纵队把保护陕北和伊克昭盟的安全作为其战略任务。
    1939年春季,段宝珊的五支队开拔到展旦召一带驻防。毗邻展旦召的柴登、昭君坟已被日寇建起据点。昭君坟据点和柴磴据点相距五公里,在敌我对峙中经常发生小规模的战斗,每当伊东抗日纵队攻打柴磴据点时,昭君坟据点的敌军就赶来增援,使我军不能得手。伊东抗日纵队欲拔掉这两个敌据点,但因当时敌我兵力、武器皆有悬殊,不能下手。
    1939年6月的一天,纵队司令部获悉日军大部东调,昭君坟、柴登两处据点只留敌军一千多人。伊东抗日纵队电求22军军部派援军前来配合攻克据点,又令第五支队段宝珊部、第二支队王永清部主攻作战。战斗开始,在两个支队官兵奋力夺取了附近几处高地,城寨亦有几处被攻破后,驻扎包头的日寇千余人乘汽车赶来增援,战场形势顿变。日军从东、北两边潮水般地反攻,敌机数架则在我军上空投弹扫射,傍晚,因部队伤亡太大,纵队只得下令撤退。次日,从榆林调来的援军赶到后,段宝珊率五支队将士再次返回战场,凭着地形战况熟悉和部队具备骑兵步兵战术兼有的优势,轻重武器齐发,毙敌百余人并重新占领了高地。这次战斗中国军队共伤亡三百余人,损失战马一百多匹。战斗打死日伪军二百余人,打伤数百人,击毁日军车五辆,俘虏日军队长士兵共三人,夺战马五十余匹及其他战利品。
    1939年11月,黄河结冰后河面形成坦途。在一个北风凛冽、尘土飞扬的深夜,伊东抗日纵队调集包括段宝珊支队在内的骑兵三千多人,暗渡黄河,三面合围了黄河包头一侧的日军驻地鄂尔各塞。一时枪声大作,喊杀声连天,日伪军从睡梦中惊醒,慌成一团,裹着被子纷纷四散逃命。段宝珊令他的骑兵部队抓住战机,借着夜色骑在马上对敌刀劈枪打,到黎明时分,五个支队共击毙包括一名日军团长在内200多人,打伤100多人,带着缴获的战利品撤回到黄河南岸。
           1940年1月22日拂晓,驻包头的日军头目冈布率骑兵、步兵和伪蒙军2200多人和坦克、汽车50余辆,大炮十几门,凭借冬天黄河结冰的便利,分三路渡过黄河偷袭伊东抗日纵队驻地新民堡。截获情报后,纵队代司令张杰命令段宝珊率五支队与其他支队近万名官兵从正面、侧面与日伪军展开激战。第三天拂晓,日军大炮开始对我阵地轰击,接着飞机投弹。我阵地顿时硝烟弥漫、尘土飞扬,电话线被炸断,工事多处被摧毁,各部队之间失去通讯联系。敌人以坦克为先导,在飞机掩护下蜂拥而来。纵队各支队将士奋力拼死抵抗反击。经过一天激战,二支队王永庆部和三支队王伯谋部死伤过半,接令退下阵来休整。段宝珊的五支队和四支队官兵经过一天激战,又乘夜色打退了日伪军多次反攻,终于把日军赶回了包头。此次战斗毙敌伪军260多人,打伤300多人,缴获机枪5挺,步枪200余支。还俘虏了两个日军军官。中国军人也伤亡四百多人,损失战马二百多匹。战后,国民革命军邓宝珊将军亲赴伊克昭盟抗日前线,给段宝珊所在部队颁发了嘉奖令。(电视剧《邓宝珊将军》中邓宝珊慰问抗日前线军队的剧情原型就取自当年视察慰问伊东抗日游击纵队的情节。)
           经过三年来多次激战,段宝珊部及其他友军以伤亡五千余人的代价,牢牢地扼守住伊克昭盟,有效地阻止了日伪军对黄河以南地区的进犯,粉碎了日军妄图打通伊克昭盟进而侵犯陕北及延安八路军总部的险恶计划。正如毛主席致信22军邓宝珊将军(解放后历任甘肃省主席、省长、民革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务)所言:“八年抗战,先生支撑北线,保护了边区,为德之大,更不敢忘。”
    1949年9月19日,时任国民革命军22军86师256团团长的段宝珊按傅作义,董其武二位将军指令,率全团官兵起义。其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今兰州军区)独立四师骑兵团,段宝珊续任团长。随后,段宝珊团长按解放军西北军区指令,率部到甘肃省陇东庆阳一带驻防训练。部队改编后,因原部队部分官兵不适应人民解放军的管理制度和纪律,加之思乡情结严重,有两个绥远省籍(今内蒙古)的连长领了部分老乡兵从驻地偷跑回了原籍,为此,作为团长的段宝珊和副团长都蒙受了长期审查和不公正待遇。
    1958年,段宝珊因“莫须有”的缘由被退伍回原籍内蒙古五原县当了农民。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的 “文革”运动中,当地造反派对段宝珊私设公堂,动用刑具拷打,段宝珊被屈打成招为“反动军官”“反革命分子”“伪团长”挂牌游街示众,身体和精神受到严重迫害摧残,不幸于1968年5月含冤投井自尽,享年63岁。
    1982年2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政治部给段宝珊的次子段有泽先生出具证明函称:“你父段宝珊同志确系1949年9月19日随伪二十二军投诚起义,改编后任我军独四师骑兵团团长。”给段宝珊彻底平了反,正了名。

    (注:1)
    本文有关资料选至:
    解放军兰州军区政治部证明函;
    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王伯谋,宋旭初著. 《伊东游击纵队在绥远包头附近对日作战的经过》
    陕西省横山县史志办文史资料;
    陕西省榆林市文史馆文史资料;
    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9,19起义投诚官员名录》;
    鄂尔多斯市民委原主任萨楚日勒图编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鄂尔多斯革命史》
    及段宝珊的次子、现年72岁的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六中原副校长段有泽先生、现居包头市昆区80岁的段志廉先生和现住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树林召镇蛇羊圪堵村79岁的郝改过老人口述整理而成)



    照片前排右一为段宝珊、左是其夫人和子女。后排左一是段宝珊的长子、右为警卫员。



    照片左一是段宝珊的孙女段潇,中为段宝珊的次子段有泽,右是本文作者段秉仁。

     

  • 56678c74-9ff9-4ea9-a6b0-17b14cd5ff01
  • 1
  • 194ba634-d72d-4184-a1f0-cea1cac571b0
  •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