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长致辞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段氏宗亲:
    大家好!
          今天,大家欢聚一堂,开展“中华段氏文化研究会”联谊会活动,共同缅怀我们的祖先,加强族众经济文化交流,感到十分高兴。受广大族众的信任和抬爱,推举我担任第一任中华段氏文化研究会会长,愿借此良机表达我个人此时的心情和心愿。
          一是亲切的问候。在今天这个宗族欢聚的日子里,我们有缘从五湖四海相聚成都,追思祖德,交流族情,畅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无限欣喜。同时看到大家来到这里心情舒畅,笑逐颜开,由衷高兴。值此我代表大会组委会向各位嘉宾、各位宗亲致以亲切的问候!衷心祝福大家生活愉快,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二是衷心的感谢。这次“中华段氏文化研究会”联谊会,得到了各位宗亲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大家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战线,放弃了手头的工作和事务,以良好的心态来这里相聚相识,共同表达我们对先祖的怀念之情,充分体现了我们段氏的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无限的感召力。特别是这次联谊会的胜利召开,经过“中华段氏文化研究会”筹委会的精心组织策划,由部分段氏族人的具体承办和周到的服务,还有我们各地宗亲的积极参与,才有了今天这盛大而隆重的场面。在此,我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是目标与希望。“中华段氏文化研究会”的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工程,我作为第一任会长,在任期内主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发展壮大“中华段氏文化研究会”,让更多段氏族人加入我们的大家庭;二是成立“中华段氏文化研究会”慈善基金会,继承先辈优良传统,扶助族中老幼贫困;三是进一步开展族众族事联谊活动。在此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我的工作,把段氏事业发扬光大,谱写段氏光辉灿烂的新篇章!

    有缘四海来相聚,溯祖念宗激情涌;
          年年九月再聚首,亲情族情情更浓。


          最后再一次祝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合家幸福!
                                                                                                        谢谢!

    中华段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段赵闽 致词


    中华段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段赵闽
段氏“灰姑娘”啼笑《酉阳杂俎》
2015-08-22    :    368

    在中国人的童年记忆中,往往有那么一座古桥。上下学堂、嬉戏玩耍,古桥是村中孩童的游乐场;农耕劳作、迎来送往,古桥是村民生产的必经之地。在离乡人心中,村头古桥,更是一道抹不去的乡村记忆。

    邹平县明集镇,有一座以古桥命名的村庄——段桥村。没有古赵州桥的宏伟,也没有现代立交桥的高大,更没有传统戏曲《白蛇传》里断桥的神秘,这座段桥是低调含蓄的,就像大多数中国农村的村头古桥一样。但是,段桥的来历传说、古人著述、传世美食,却让这座古桥、这座古村亘古弥新。

    段氏父子修段桥
      段桥,位于村东头,长约十米,宽约三米,桥深约五米,现存一大四小五桥孔。桥身两侧护栏都已坍塌,仅剩十多条青石板,横架在围村河道上,作为全村出入的“东大门”。石板之间,用楔形铁钉固定,但由于年久失修,部分铁钉已经丢失,石板也开始离散。

    提起古桥,段桥村每个村民都能道出一段传说。“段桥,据说是唐朝人段成式修的。史书上说有七孔,现在还剩下五孔了。”46岁的村民乔业清,就住在桥头上,他指着桥边散落的一块石板说:“我那小时候,桥两边还有石头护栏,后来过大车挤下去了。这一块,还是我父亲带大家从河沟里捞上来的,这是四五年前的事了。”

    村民爱桥护桥,不仅因为古桥是交通要道,更因为古桥的灵性。“以前出村有围村河,没有别的路,这是村民进出的必经之路。”村民赵沛福,每天都会骑自行车从桥上经过数次,“我们这段桥有灵气,从桥上掉下去,从来没伤着过人。有骑摩托车带着化肥掉下去的,有拿着镰刀骑自行车掉下去的,还有拉着马车掉下去的,多少年了,从来没有伤亡,人畜都完好无损,所以这桥更是没人敢拆、没人敢动。” 

    在村民的记忆中,段桥是村子的由来和地标;而在离村游子来看,看到段桥,就仿佛看到了家,看到了根,看到了童年。这座段桥,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连年亢旱绿波消,一望平湖种麦苗。旧迹欲寻柯古里,居人遥指段家桥。”这是清代邹平诗人张实居在《长白竹枝词·十五》中的描述,王渔洋在该词后注:“段太常故里”。又有《玩湖顶》诗云:“高风未见真君子,旧事依然白兔公。更忆段桥柯古迹,夕阳一片远香红。”其中“段桥柯古迹”,指的就是这座村头古桥,以及修桥人段成式的一段佳话。
    段成式,字柯古,晚唐邹平人,著名志怪小说家,约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卒于懿宗咸通四年(公元863)。其父段文昌,字墨卿,在唐玄宗开元末曾任宰相,封邹平郡公。
    段成式以荫入官,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吉州、处州、江洲刺史,直至太长少卿。“为官期间,段成式为故里修七孔拱桥,架通南北之路,现在还剩下五孔。当时的乡人,为纪念段氏功德,就将相邻的段、加、马、乔四个村合并,改名为段桥村。”明集镇新闻宣传中心邢传勇介绍说。
      
    段成式出身名门,为唐朝排名第十的开国功臣段志玄裔孙。就在段桥附近的青阳镇长白山上,也有一位曾为唐朝建立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王薄自称‘长白山前知世郎’,他领 导的山东地区农民起义,推翻了隋朝统治。隋末唐初,邹平地区人才辈出,王薄、段志玄都为李世民立下了汗马功劳。”在长白山上,工作人员林少华介绍说。
    段成式的父亲段文昌,曾任四川节度使,段成式也曾多年在四川生活。或许段成式想不到,一千多年以后,就在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段桥村还与四川有过一次紧密联系。
    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聪明的段桥人开拓出了帆布市场,经过30多年发展,在全国颇有声誉。目前全村4000多人,其中600多人在新疆办厂,其余多在段桥办厂。“无论运输上的封装帆布,还是旅行的露宿篷房,以及灾难过后遮风避雨的帐篷,段桥人都能做。2008年汶川大地震,抗震救援使用的帐篷,一半以上来自段桥。”邢传勇说。从段氏父子任职四川,到段桥人民援川救灾,段桥人一脉相承的豪情,齐鲁与蜀地的友情,都在段桥上世代吟唱。 
    段成式讲述中国灰姑娘
      段成式能诗善文,以代表作《酉阳杂俎》传于后世。在文坛上,他与李商隐、温庭筠齐名,且三人经常诗酒唱和,又因段成式、李商隐、温庭筠均排行十六,号称“三十六”。
    与李商隐、温庭筠各攻诗、词不同,段成式走的是另一条路。他在全国各地游历做官,能接触到各种人和事,也喜欢八卦逸闻和诡异秘事,并善于迎合大众探秘心理。王勃写文章在被子里打腹稿、李白让高力士脱靴等趣事,段成式都在《酉阳杂俎》中记录了下来。 
       

    “所涉既广,虽多珍异。”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鲁迅这样称赞《酉阳杂俎》。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纪昀评价为“自唐以来推为小说之翘楚”。《酉阳杂俎》翔实地记录了南北朝及唐时的婚俗、丧葬、礼仪、宗教、游艺、风土人情、神话传说、中外交流等情况。“吴刚伐树”、“北朝婚俗”、“突厥祖先”、“叶限失鞋”等故事,在齐鲁大地广泛流传。
      “据《宋史》所录,段成式有《锦里新闻》三卷佚不传世。可以说,他是中国历史上较早使用‘新闻’一词的人。”在邢传勇介绍中,段成式像是一位社会新闻记者,而《酉阳杂俎》更像是一册故事集。
      公认的灰姑娘,概念源于西方的格林童话,但在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有一篇《叶限》,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灰姑娘故事。女孩叶限一直受到后母虐待,某日她放生了一条金色眼睛的鱼,并悉心照料,鱼儿越长越漂亮。恶毒的后母知道后,把鱼杀了烹食。有一天,后母带自己的女儿去参加盛会,叶限独自家里,向鱼骨默默地细诉自己的哀愁。这时,奇迹发生了,叶限身上披上了一件鸟羽毛做成的衣服,脚上也穿上了用金丝线绣着鱼纹图案的鞋子。她穿上华丽的衣裳,高兴地来到盛会,在匆忙离去的时候,遗留了一只鞋。有人捡到这只鞋,把它送给附近岛国的一个国王,鞋子引领着国王来到叶限面前。叶限被封为王妃,后母和她的女儿则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从西方格林童话里的灰姑娘,到唐朝段成式《酉阳杂俎》里的叶限,同样的灰姑娘,同样的失鞋得君,不管源自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还是各自创作的机缘巧合,这都是东西方人民的类似意识与共同记忆,值得仔细对比研究。

    《酉阳杂俎》开启齐鲁志怪民俗

    自古以来,在段桥一代,乃至整个齐鲁大地,都有传述志怪故事的风俗。《酉阳杂俎》中,也不乏邹平当地传说,邢传勇给我们讲述了一篇发生在长白山畔的异墓传说。
      长白山之西有一座贵夫人墓。北齐孝昭帝时,清河崔家的崔罗什夜过长白山,忽见楼台亭榭,有青衣丫鬟招呼,说宅中夫人是平陵刘府君的妻子,是侍中吴质的女儿,请“清河崔郎”来做客。进去后,两人聊得十分投机,崔罗什还背诵出吴质给曹丕的信文,夫人很感动。天亮时,两人交换信物,约定十年后重逢。告别后,崔罗什回头望,那正是一座大坟。回家后,赶紧请人做了法事。十年后,崔罗什奉命修河堤,正好修到夫人坟墓前,感慨不已,便跟朋友奚叔布说了。后来一天,崔罗什在家里的后园里,随手摘了一枚杏子,一边吞吃,一边喃喃自语:“去给那夫人报信,我马上就去见她了。”仆人感到很奇怪,再看崔罗什,已被杏子噎住了,就这样死去了。

      段桥往东南50公里,就是《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的故乡。

  • 1f17e3c4-1e3f-4442-9fa3-bae5bfc58f78
  • 1
  • 194ba634-d72d-4184-a1f0-cea1cac571b0
  • 232